当前位置:首页 > 德明古镇 > 正文内容

283【聆听】古镇风情随身听之“亭水阁”篇

lxf10272年前 (2023-02-27)德明古镇893

20230222113542167703694274782[1].png

亭水阁,因元好问“绿叶阴浓,遍池亭水阁,偏趁凉多”而名之。池塘碧波粼粼,清溪琼琼泻玉,池上有八面来风的小亭,溪边是玲珑精致的水阁。凭栏而望,心旷神怡;依水而居,如梦如画。别有意味的是,元好问在适意之时,不忘失意之忧,恰如“骤雨打新荷”之心境,似一杯绿茶在喉百味丛生。

元好问代表着金元文学的最高成就,他在后期突破了传统宗国思想的束缚,奉行以大中国为核心的“中州一体”文化观,具有特殊的历史意义。在亭水阁之上玩味“骤雨打新荷”,会令人开悟:人在适意之外,要敢于迎接其他生命感受;从痛苦、郁闷乃至因无助而来的“放下即得到,酩酊非过错”等认知,林林总总均为源自生活的教诲;同时,更需随时接受新事物的那种种“不可言说”,以显示自身对整体生命历程的眷恋。

20230221101735167694585588898.jpg

20230221101734167694585429780.jpg

20230221101734167694585483110.jpg

20230221101734167694585459164.jpg

20230221101735167694585526701[1].png


相关文章

90【聆听】古镇风情随身听之“自然”篇

90【聆听】古镇风情随身听之“自然”篇

德明古镇你好,欢迎来到德明古镇!此处的“自然”景观,来自于王国维的元杂剧中的“自然”理论,与日本能乐(yue,四声)追求“幽玄”之美相比,元杂剧显示出的是一种开放的、面向社会的、具有市民气息的特征,这...

91【聆听】古镇风情随身听之“双调巷”篇

91【聆听】古镇风情随身听之“双调巷”篇

德明古镇你好,欢迎来到双调巷!“双调”一词,来自元杂剧的“联套”形式,简单来说,元杂剧的每一折都采用一个“套曲”,常见的是第一折用“仙吕”,第二折用“南吕”,第三折用“中吕”,第四折用“双调”。...

92【聆听】古镇风情随身听之“珠玉楼”篇+图

92【聆听】古镇风情随身听之“珠玉楼”篇+图

德明古镇你好,欢迎来到珠玉楼!珠玉,比喻美好的诗文或者丰姿俊秀的人。郑光祖是元杂剧作家中最杰出的一位作家,与关汉卿、马致远、白朴并称为“元曲四大家”。其创作风格以文采见长,明初朱权评其作为“九天珠玉”...

97【聆听】古镇风情随身听之“新雨阁”篇

97【聆听】古镇风情随身听之“新雨阁”篇

德明古镇你好,欢迎来到“新雨阁”。“天外”一词,出自张可久的《双调·风入松·九日》:琅琅新雨洗湖天,小景六桥边。西风泼眼山如画,有黄花休恨无钱。这首小令表现了作者赏花的兴致和愉快心情,通篇充满了欢乐的...

98【聆听】古镇风情随身听之“春水阁”篇

98【聆听】古镇风情随身听之“春水阁”篇

德明古镇你好,欢迎来到“春水阁”。“春水”一词,出自张可久的《黄钟·人月圆·山中书事》:数间茅舍,藏书万卷,松花酿酒,春水煎茶。虽然这里的茅舍简陋,但有诗书万卷。喝着松花酒,品着春水茶,幽闲宁静,自由...

100【聆听】古镇风情随身听之“清风榭”篇

100【聆听】古镇风情随身听之“清风榭”篇

德明古镇你好,欢迎来到“清风榭”。“清风榭”一词,来自张可久的《南吕·一枝花·夏景》:纳清风台榭开怀,傍流水亭轩赏心。这首作品以景状物,刻意于炼字断句,描绘了夏季时分在清风绿水的环境中度假的休闲场景。...